3.18全国爱肝日
与你“肝”胆相照
肝脏是一个不存在末梢神经的“沉默器官”,即使发生病变,早期一般没有痛感,不像胃肠、心脏等器官那样一旦受损便会剧烈疼痛。因此,“木讷忠厚”的肝脏勤勤恳恳、任劳任怨,更需要我们的细致呵护。
每年的3月18日是全国爱肝日(National protectliverday,NPLD),这是在我国乙肝、丙肝、酒精肝等肝炎肝病发病率逐年上升,人民健康面临严重威胁情景下,为集中各种社会力量,发动群众,广泛开展预防肝炎肝病科普知识宣传,保障人民身体健康而设立的。
为了迎接“全国爱肝日”,今年3月18日,我院消化内科刘梁英主任医师在1号楼3楼门诊大厅举行了以“中西医结合,逆转肝硬化”为主题的科普讲座活动,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这次讲座的内容吧。
哪些人更需要注意“爱肝”
1.40岁以上要注意
肝癌的高发年龄在 40 岁以后,分别是 40 岁以上男性和 50 岁以上的女性,其中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。
2.感染过肝炎病毒的人要注意
在我国,约有 90% 的肝癌患者感染过乙肝病毒。其他国家跟我们有点不一样,在西方国家,感染丙肝病毒的肝癌患者更常见。所以,感染过肝炎病毒的人,都要多注意。
3.嗜酒如命要注意
很多人都知道,长期喝酒的人容易得「酒精肝」,在此基础上完全有机会发展成肝硬化或肝癌。人在喝酒后,酒精(乙醇)大部分在肝脏代谢,第一步是经乙醇脱氢酶转换成乙醛。乙醛就像家装污染中的甲醛一样,大量饮酒后,人体内会囤积大量的乙醛,它会对许多组织和器官产生毒性作用如造成细胞DNA损伤、致癌等。
4.家族中有肝癌患者要注意
首先,肝癌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“遗传病”。遗传病指的是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引起的疾病,简单地说就是父母遗传给孩子,大多是先天的。而肝癌的遗传性被称为「家族聚集现象」,最常见的例子就是,患有乙肝的妈妈,生孩子时把乙肝病毒也“传递”给了孩子。不过也别太担心,就算母亲是乙肝病毒携带者,只要给孩子及时打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,就可以很好地控制。
肝病的预防措施
现代生活中的不良习惯,如高脂饮食、过量饮酒、熬夜等,都是导致肝病高发的重要原因。保护肝脏健康,大家需要从以下几点做起:
1.合理饮食
减少高脂肪、高糖食物的摄入,多吃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的食物,如新鲜蔬菜和水果。
2.适量运动
每周坚持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,如快走或游泳,有助于减少脂肪肝的风险。
3.谨慎用药
避免滥用药物和保健品,尤其是已知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。
4.定期体检
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和肝脏超声检查,早发现、早治疗。
肝病治疗新方向
肝硬化作为肝病发展的严重阶段,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不可逆的。然而,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不断发展,这一观念正在被打破。中医通过调理气血、疏肝理气等方法,能够有效改善肝脏微循环,而西医则在抗病毒、抗纤维化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。两者结合,不仅可以延缓肝硬化的进展,甚至有望实现部分逆转。
专 家 简 介
刘梁英,硕士研究生,主任医师
擅长消化系统胃肠道、肝脏、胰腺疾病的诊治;擅长胃肠镜、超声内镜及胶囊内镜检查;擅长内镜下息肉切除、止血、粘膜切除及黏膜剥离、食道贲门良恶性狭窄扩张术及支架放置术、食道静脉曲张套扎术、内痔硬化及套扎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