预约挂号

联系方式

医院位置

表扬信

阳光推介

微信公众号

护士到家

回到顶部

显示
隐藏

健康科普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健康科普

【科普这点事儿】防治动脉瘤

时间: 2025/4/3 来源:本站 访问次数:

早筛早防,远离脑出血
脑动脉瘤
沉默的“颅内炸弹”

一、脑动脉瘤:并非肿瘤,却是“不定时炸弹” 

脑动脉瘤是脑血管壁局部异常膨出形成的“鼓包”,如同车胎磨损后鼓起的小泡,一旦破裂可导致致命性蛛网膜下腔出血。

脑动脉瘤隐匿性强,未破裂时多无症状,部分人可能出现单侧眼睑下垂、视野缺损、轻微头痛等“预警信号”。

二、预防先行:四招降低动脉瘤发生风险

1.控血压,护血管

高血压是动脉瘤的“头号推手”,建议血压长期控制在<140/90 mmHg(糖尿病患者需更低)。  

定期监测血压,避免情绪剧烈波动或过度劳累。

2.戒烟限酒,减少血管损伤

吸烟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,酗酒可导致血压骤升,两者均显著增加动脉瘤形成及破裂风险。

3.健康饮食,适度运动

少盐少脂:每日盐摄入≤5克,减少红肉和反式脂肪摄入,多吃深海鱼、蔬菜和全谷物。 

适度有氧运动:如快走、游泳,每周≥150分钟,避免举重、憋气等可能瞬间升高颅压的活动。  

4.慎用药物,避免刺激

长期滥用感冒药(含伪麻黄碱)、减肥药或激素类药物可能损伤血管,需遵医嘱使用。

三、筛查建议:哪些人需要定期查脑血管?

1、推荐筛查人群

1.直系亲属有脑动脉瘤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史;  

2.患有多囊肾、马凡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;

3.长期吸烟、高血压且年龄超过30岁。  

2、筛查方式

1.无创检查:头颅CTA(CT血管成像)或MRA(磁共振血管成像),可清晰显示动脉瘤形态。  

2.金标准:DSA(数字减影血管造影),适用于疑似病例确诊或术前评估。  

3、筛查频率

高风险人群建议每3-5年进行一次脑血管筛查;

发现未破裂小动脉瘤需根据医生建议密切随访。  

4、慎用药物,避免刺激

长期滥用感冒药(含伪麻黄碱)、减肥药或激素类药物可能损伤血管,需遵医嘱使用。

四、脑动脉瘤破裂表现

1.突发炸裂样头痛(患者常描述为“一生中最剧烈的头痛”);  

2.恶心呕吐、颈部僵硬、畏光; 

3.严重者出现意识丧失、抽搐或偏瘫。 

※ 注意:出现上述症状时,立即拨打急救电话88519120,保持患者平卧、避免移动!

五、破除误区:关于脑动脉瘤的常见疑问

❌误区1:“体检做了头颅CT正常,就能排除动脉瘤。”  

✅真相:普通CT无法发现未破裂动脉瘤,需针对性进行CTA/MRA检查。 

❌误区2:“发现未破裂动脉瘤必须马上手术。”  

✅真相:多数小型、形态规则的动脉瘤可保守观察,需由医生综合评估风险后决定治疗方案。  

六、生命无价,防患未然

脑动脉瘤的预防与筛查是守护脑血管健康的第一道防线。改变不良生活习惯、关注身体信号、高危人群定期筛查,才能让“颅内炸弹”无处藏身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