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13日下午16时整,我签上交接本上的最后一个签名,走进产房。31床的李姐正侧躺着,输液架上的缩宫素还在匀速滴落。昨天是我为她扎的留置针,看着第一滴药液融进血管,现在缩宫素已滴注了两日,而宫缩监测仪上代表宫缩压力的曲线始终是温和起伏的小丘,未能攀上真正分娩的峰峦。她的眉头锁着前次生产留下的阴影,焦虑如同无声的藤蔓,缠绕在每一次不规律的宫缩间隙里。
“宫口开得慢些,但宝宝很稳当,”我俯身在她床边,指腹轻轻搭在她隆起的腹侧,声音放得沉而缓,“他在等一个最合适的时辰,我们陪他一起等。”“李护士,一直没动静,是不是二宝太懒了?”我帮她把枕头垫高些,“哪能啊,他是在等个舒服的姿势呢,总躺着累,也许他想试试自由体位,我扶你起来走走。”
走到第8圈时,她忽然停住脚,扶着墙喘了口气:“好像有液体流出来了。”我扶她到产床上面躺好,她刚躺稳,就“唔”了一声,手紧紧扣住我的手腕。我立刻俯身检查,指尖能摸到宫口已开近两指,羊水破了,色清亮,宫缩的间隔从刚才的5分钟缩到了3分钟,力度也明显强了!
“产程启动了李姐!”我拿起毛巾帮她擦汗,阳光透过窗户落在她脸上,能看见细小的汗珠在发光,“宫缩规律起来了,你看,你一活动,二宝就接收到信号了。”她咬着唇点头,一只手攥着我,另一只手死死抠住垫子边缘,身体绷紧如弓弦。我将手掌根部牢牢抵住她后腰骶骨,用对抗性的力量去缓冲那排山倒海的碾轧。“吸气——”我的指令短促清晰,穿透她痛苦的喘息,“吸到肚子——对!再长长地吹出去——”我知道,我的声音是她混沌意识中唯一的灯塔。
“痛……不行了……真的……”她的声音破碎,带着溺水般的绝望。我捕捉到她眼中那根名为“意志”的弦即将崩断。“明白!我们立刻联系麻醉!”我果断起身联络。那瞬间她投向我的眼神,仿佛沉船者望向救援绳索,带着全部的祈求。
17:15,当冰凉的药液注入,她紧绷如岩石的身体一寸寸松弛下来,紧锁的眉头缓缓舒展。我心底也无声地吁出一口气,替她调整体位,轻声道:“好多了,是不是?趁这会儿攒点力气,宝宝还等着跟你见面呢。”
17:40,宫口开全,第二产程的哨声吹响了。我扶着她,将她的身体调整到分娩体位,产房的灯亮得暖融融的,映着她用力时绷紧的下颌线。“深吸一口气,然后像解大便那样往下使劲,坚持住……”她猛地发力,脸憋得通红,可宝宝的头只冒了个尖就又缩了回去。
“漂亮!刚才那股劲儿用得太对了!”我拿毛巾帮她擦去脖子上的汗,“宝宝已经往下走了半寸呢,宫缩过了就赶紧喘气,别硬扛,保存体力才能打持久战。”她点点头,喘着粗气,额发被汗粘在脸颊上,像贴了层湿绒布。
18:00,宫缩像潮水般涌来,她深吸一口气往下沉力,可宝宝的头只往前挪了挪。她的声音带着哭腔:“我真的……快撑不住了……”我紧紧握着她的手,不断鼓励她,教她正确屏气用力,给她安全感。
18:15,宫缩最紧的时候,她闭着眼,用尽全身力气往下用力,我在旁边大喊:“就是这样!腰往下塌,别抬肩膀……宝宝的头快出来了!再坚持两秒!”她喉咙里发出用力的闷哼,手把产床扶手攥出了白印。
18:31,随着一声清亮的啼哭划破空气,宫缩的鼓点骤然停歇。一个温热、滑腻、带着生命气息的小身体,稳稳落入我早已准备好的臂弯之中。李姐你做到了!男宝,6斤9两,我把裹好的宝宝抱到她剧烈起伏的胸前,她摸着宝宝温热的小身子,眼泪混着汗一同滴在宝宝的襁褓上,晕开一小片湿痕。
第二天我刚上班,李姐的爱人就红着眼圈走过来,手里捏着个信封:“李护士,昨天生产的时候听到您一直喊‘加油’,我掐着表数呢,从17:40到18:31,整整51分钟啊……她平时连拧瓶盖都喊累,能挺过来,全靠您在旁边安慰她鼓励她……”
信封里是李姐亲手写的感谢信,字迹娟秀,满满述说着在点滴缩宫素的漫长时间中,那句“陪他一起等”如何成为她的浮木;自由体位下,我半跪的身姿如何给予她力量;剧痛深渊里,那声果断的“明白”如何成为救赎的绳索;最后的最后,那声“坚持”的呐喊又是如何点燃了她全部的勇气。
而信封里另一件东西,是一个鲜艳的红包。我指尖触碰到那叠崭新的一千元人民币时,像被无形的针轻轻刺了一下。
我拿起那张信笺,纸张的纤维里仿佛还带着她怀抱婴儿时的温热与泪痕。那些被具体描述的点滴——宫缩间隙里覆上她冰凉手背的温热毛巾,半跪的身姿,剧痛中毫不迟疑的“明白”,用力时落在她腹壁引导方向的手掌——这些被看见、被记住的细节,比任何物质都更沉重,也更轻盈。这是一个母亲交付的最诚挚的信任和感激,是生命与生命交汇时迸发出的、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回响。
至于那个红包,它躺在信封里,像一片无法被潮汐带走的礁石。我小心地将它重新封好,附上一张便签:
“李女士:您饱含深情的感谢信,我已反复阅读。字里行间流露的信任与感激,是对我职业价值最珍贵的肯定。守护生命降临,是助产士的天职与本分,您信中描绘的那些点滴,正是我们应尽的职责与关怀。这份情谊,温暖厚重,已是最好的“谢礼”。红包的心意我已领受,但实在无法收取。产房里的每一次托举与陪伴,都是对生命的敬畏,无法也不应标价,请您务必收回。祝愿小宝贝健康成长,您全家幸福安康。您永远的助产士:李丹风 2025年7月14日”
窗外,暮色温柔。指尖仿佛还残留着那个初生男婴温热的搏动,以及信纸上属于母亲的、带着泪痕的笔迹温度。这份职业真正的重量与酬劳,从来不在那方寸红包里,而在每一次惊涛骇浪中被紧紧抓住的手;在生命初啼响起时,那充满疲惫与狂喜的泪眼;更在经年累月之后,一句被记住的“陪着你等”。
潮汐会卷走沙滩上所有刻意的标记,唯有生命托付时的信任与交付后的感激,如同深海的珍珠,沉在心底最柔软的地方,恒久生辉。那是助产士无法收下、却早已收下的,最珍贵的礼物。